团校三十年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内容慨要:
本文对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的亲身经历进行梳理,把团校三十年发展划分为恢复、发展、多元化办学为三个阶段。总结出: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团校事业就会发展;围绕党政中心和青年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和培训是团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三级分工,提高培训吸引力是团校发展的动力;坚持长短结合是团校长期发展的保证;参与社会急需人才的培训,是团校发展的前提;选择有责任感、事业心能长期服务团校建设的领导集体,是团校发展的关键;良好政策的环境是团校发展的保障等七个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今后团校发展要创新培训方式、建设高层次兼职讲师团,吸引团干部到团校学习;要用先进的教育设施、舒适宽敞环境提高团干部来校学习的积极性;要积极参与政府买单项目的培训,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急需人才;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团校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历史回顾、经验教训、未来对策。
团校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青年干部的一个重要阵地。办好各级团校,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事业。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我国恢复团校、发展团校三十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们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我们犹豫了,动摇了,我们的事业就会受损失。团校的发展也有力的说明这一点。
一、团校三十年发展的历史回顾
通过对团校三十年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把团校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恢复阶段
1、1978年8月-1986年团校恢复办学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共青团中央立即着手了干部培训工作;团中央发文恢复团校培训,80年左右全国各地纷纷恢复团校。
1978年8月10日韩英同志在中央团校第十六期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央在“五四”通知中,要求“大力做好团干部的培训工作,立即恢复和办好中央团校,省、市、自治区也要办好团校。”团校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培养青年干部的一个重要阵地。办好各级团校,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事业。
1982年11月5日共青团中央批转团中央组织部《关于今冬明春团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结合党的十二大文件和团的十一大文件,中央团校编写的《共青团工作理论学习纲要》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工作手册》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团校自行编写的教材,为团校干部培训提供教材。
1984年1月29日共青团中央印发《第三次全国团校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要加强各级团校建设。
1984年1月30日 共青团中央关于成立全团干部教育工作小组的通知,加强对全国团校的系统指导。
2、1984年中央团校召开第一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讨会,集中讨论第一本《共青团工作理论》教材,为全国团校正常开展共青团干部培训、教育提供了条件。时任的团中央书记王兆国、胡锦涛、李源潮十分关心此项工作,专门到中央团校看望了编写教材的代表,和他们合影留念。
1986年9月10日,共青团中央首次表彰全国优秀团校教师,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团校老师的积极性,促进全国团校的发展。
从三北会议到全国省、市团校校长联谊会建立,团校校长对团校恢复建设团校进行着艰苦探索,千方百计为建设团校作努力。
(二)1987年-2000年,全国团校工作会议召开和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全国团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3、1987年6月在中央团校召开了全国团校工作会议。
会议明确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共青团干部教育和培训的方向,展示了各级团校发展的远景规划展览,时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同志在团中央书记宋德福的陪同下参观了远景规划展览,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团校的信心,推动全国团校事业的发展。
宋德福同志在会上说,团校是共青团事业的重要阵地,今后团中央领导到各地都要去团校看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8年德福书记到杭州,就到了杭州市团校看望了全体教师,极大鼓舞了团校教师为建设好团校而努力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了全国团校的建设。
4、1987年,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关于全国团校系统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意见》,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团中央的报告,以中共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名誉批复了《关于全国团校系统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意见》的报告,解决了困扰团校发展的关键问题,稳定了团校教师队伍,推动了团校的快速发展。
5、1988年2月,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在走访、了解全国团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联合发文的形式,颁布了《关于实现团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促进了团校团干部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的同时发展,为推动团校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件指出,团校是培养和训练团的干部及其他青少年工作者的基地,在全团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团校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时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职责。实现团校教育正规化,对于提高团干部队伍和整个青少年工作者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之更加自觉地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育“四有”新人的光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件明确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青少年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团的干部和其他青少年工作者,培养党性强、作风好、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新时期青少年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文件把团校教育在总体上分为:包括在职团干部岗位职务培训及学历教育在内的成人教育和实行社会招生培养青少年工作者的普通高等教育。其中,岗位职务培训是重点。要逐步实现团的各级干部上岗前后必须及时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把团干部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起来,使团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团干部队伍“四化”建设。
文件指出,团校教育正规化就是从团的事业需要出发,根据团干部队伍的自身特点和“四化”目标,统筹规划,按需施教,遵照教育规律办学。不同类型的培训施以不同规范的统一班次、学制、课程设置和教材,执行严格的招生、考试、考核和教学管理制度,并配备相应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及后勤保障力量等,以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发文件后,全国团校学历教育迅速发展,成人干部教育学院和与高等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呈现出新的活力。大部分城市团校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团校发展处在黄金时代。1987年全国城市团校校长联谊会建立,城市团校校长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了城市团校的发展,当时全国有城市团校40多家。
6、89年3月20日,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出台的共青团干部基础级岗位规范(试行)等相关岗位规范和分层培训文件,提出了:团干部基础级岗位即团的最基层的兼职干部,主要是团支部(总支)书记工作岗位;团干部一级岗位即乡镇、街道团(工)委正副书记和相当于这一级的地方、企事业单位团委正副书记工作岗位;团干部二级岗位即团县委正副书记和相当于这一级的地方、企事业单位团委正副书记工作岗位;团干部三级岗位即团省、地委正副书记和相当于这两级的地方、企事业单位团委正副书记工作岗位。同时明确提出了团干部短期业务培训、理论培训、项目培训等思想,推动了各级团校的思想解放,广泛开展了各类短期培训工作。
7、1990年,共青团中央组织在连云港召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明确了团干部的三级岗位、以及三级岗位的职责和知识、能力要求,并且对各级团校的培训做了明确分工。团干部岗位培训进入了黄金时代。杭州市团校在会议上提交了全团第一部“团干部基础级岗位组织建设”系列电化教育片,为探索团干部基层培训做出了努力。
8、1990年5月,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开展团校工作检查的通知。团校工作检查的对象为各省级团校和独立设置的市、地级团校。通过团校工作检查,加强了全国团干部培训和团校建设,进一步端正了团校办学方向,加强团校自身建设,大力发展团校教育事业,服务了团的工作和团的干部队伍建设。
9、1992年南巡讲话,社会经济发展,团干部培训遇到的困难。团校发展处在困难时期。
10、1993年全国团校校长工作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刘鹏同志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团校要适应变化从我国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全团工作的高度出发,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1、1994年5月25日,中国青年院校工作协会成立,团中央书记刘鹏在中国青年院校工作协会首届理事会上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新世纪团校工作的目标。要求各级团校完善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级团委加强对团校的领导,争取政策为团干部教育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中国青年院校工作协会成立以后,经团中央组织部的提议,省、市团校校长联谊会的停止活动。
12、1995年9月28日,团中央书记刘鹏在中国青年院校工作协会首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团校要肩负起培养团干部和各类青年人才的双重使命。确立这样的方向是因为我国人口多劳动力素质低;共青团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使命;市场经济需要完善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
13、共青团中央在1997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加强团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快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努力办好各级团校和青年政治学院,促进团干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三)2001年至今天,全国团校建设多元发展格局的形成。
14、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发展,团校建设出现了新的情况,团校发展如何走?各级团校的领导又一次经历了艰难的选择。
有的团校,依靠自己的优势,选择了与党校合作并入党校,成为党校的一部分,解决了团校发展的许多困难。(江苏模式)
有的团校,依靠自己的优势,与地方其他院校合作,办起了本科院校。(辽宁模式)
也有的团校,争取高校的支持,办起高校的二级学院,成为高校的挂牌招生学院。(内蒙、新疆、上海模式)
还有的团校,选择了与其他干部学校合并的方式,解决了团校教师员工的生存的困难。从此没有参加团校系列的活动。(黑龙江)
还有的团校,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走上申请主办职业技术学院的艰难道路。目前已经有部分团校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陕西、江西、湖北、重庆等)。
还有的团校,通过举办全日制自学辅导班,举办远程教育中心、成人业余教育班参与学历教育,为团校发展、稳定教师队伍做出努力。(浙江、杭州、济南、广州、河南等)。
也有一部分团校,由于条件和其他原因,目前已经很少开展培训了,也很少参加团校系统的会议。(甘肃、铜仁、昆明、张家港等城市团校)
15、2001年全国青年院校协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加强了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时期团干部培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青年干部培训形式、内容、渠道、对象等,同时交流了全国团校不同的办学模式。鉴于中国青年院校工作协会不能正常的开展工作,省、市团校校长联谊会在各级省市团校领导的强烈要求下,又重新恢复了活动。
16、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出《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校建设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国团校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明确了团校(包括以团校为基础建立的各类青年院校)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历来在全团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
确立了不断巩固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地位,努力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青少年技能培训,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充满活力的团校办学新格局。
17、同时共青团中央颁发了《2002年——2005年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团干部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团干部队伍的实际,着力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科学文化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党放心、青年满意”,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团干部队伍。
同时明确了新时期团干部培训类型有:团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知识更新补缺的团干部短期业务培训等。提出了团干部接受培训后,应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者,发给相应一级的岗位培训证书,证明团干部在岗位知识能力方面达到了培训目标。
18、2002年6月13日,共青团中央颁发了表彰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团校优秀教师和全国团校系统优秀教材的决定。两个决定对全国各级团校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团干部321培训计划”,紧密结合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编写了一批适应新时期团校教育需要的优秀培训教材;在团校教育培训工作和团校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教师进行了表彰,鼓舞了全国团校教师员工的信心,为团校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19、2005年7月12日)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实施基层团干部培训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特别是2002年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暨团校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团组织围绕团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团干部队伍实际,不断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力促进了共青团事业的不断发展。
并且提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要求,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基层团干部队伍。对基层团干部进行大规模培训,对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基层团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团干部队伍素质,团中央决定实施基层团干部培训工程。为各级团校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供了政策支持。
20、2006、2007年,连续两年,共青团中央组织部举办全国团校校长假期培训班、全国团校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开展,开阔全国团校校长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理论水平,推动团校事业的发展。
二、团校三十年发展的经验与思考:
团校三十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团的发展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联系的,改革开放为团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团校为改革开放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少年工作者和团干部;什么时候团校发展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团校事业就发展,反之,团校发展就会停止或者倒退;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团校,还必须坚持在改革开放中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团校的事业才能够不断的发展。
1、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团校的事业就会发展。
团校三十年的发展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的三十年。全国团校人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利用政策,改革创新,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完成了的恢复和发展团校的历程。全国团校人,在三十年的积极探索中,基本建立了服务社会、服务共青团、服务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干部培训体系和干部成长的支持体系;全国团校人,积极研究青年发展与青年问题,为共青团的决策提供了一批又一批出色地青年研究成果;全国团校人在三十年的开拓创新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建设了一批青年干部院校,培养了一支基本能够胜任团干部教育的师资队伍,编写了一部又一部的共青团干部培训教材和理论研究论著,为团的干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围绕党政中心和青年工作发展,开展青少年理论研究和团干部培训是团校的根本任务。
共青团干部教育、青少年素质培训必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必须紧紧抓住党政的中心工作、青少年工作的实际,青少年现象不断研究青年工作的新问题、新情况。各类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都高度重视青少年问题与青年工作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编写了第一本《共青团工作理论》、拍摄第一部《共青团组织建设》电视教育片到九十年代全国各团校合作开展了1992、1997、2002、2007年为期五年一次的坚持了十五年的中国青少年跟踪调查,为共青团干部教育提供准确的青年问题与信息,在共青团中央教材编写委员会的指导下,全国团校开展多层次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共青团实践工作的发展,新编写了《共青团干部培训教程》,为干部培训提供最新的教材。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团干部培训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团干部培训的质量,增加了干部培训的吸引力。
同时根据当代青年都是独生子女的特点,部分团校成立了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以体验、感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为中心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提高青少年的意志、素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培训途径,赢得社会和各级组织的好评,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
3、坚持团干部培训三级分工,调整培训内容和途径,提高培训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新时期团校发展的动力。
团干部培训三级分工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团校在多年实践中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共青团干部教育分工的科学探索,是各级共青团干部院校完成各自任务的保证。我们希望共青团省、市组织系统充分发挥团校培训团干部的优势,坚持团干部培训的三级分工,促进和保证各级团校干部教育的有序发展。
共青团干部培训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与社会共同发展,与青年干部要求相一致,否则就会寸步难行。八十年代团干部需要补习文化,团校就全面开展了文化学习,九十年代,团工作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团校开展了前沿科学知识的大补课;二十一世纪,青年干部需要高科技高技能的知识,团校邀请高端人才开展高级研修班,开展了和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办学,为青年干部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工作方法的支持。
4、坚持长短结合是共青团干部院校长期稳定的保证。
三十年来,各级团校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团中央提出的培养复合型人才、肩负培养团干部和各类青年人才的双重使命的办学要求,坚持无长不稳,无短不活的办学思想,在完成干部培训教育的基础上,为各类青年人才健康成长服务做了积极的探索。各级团校成功地举办了学历教育大专、本科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大专教学,独立颁发大专文凭,在国家教育结构调整以后,积极发展自学考试全日制辅导教学、远程本专科教学以及各类专业知识的文化学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同时也为共青团干部培训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改造了校园、投资了设备,优化了共青团干部教育的环境。
5、积极参与国家急需人才的培训,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是团校发展的前提。
我们国家急需高层次的人才,参与高层次培训是我国工业化社会中期的必然选择,也是共青团干部院校应尽的义务。信息化社会最需要软件人才,中国的发展缺乏核心技术人才,这些都为青年干部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抓住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社会实践技能与高校理论教学中找到最佳的切合点,积极开展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再培训。最近几年中,有的团校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先后投资几百万,建立了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高级人才培训基地,设立百万助学金,为大学生毕业生先培训,后就业、再还款创造条件。每年为当地提供一大批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每年为当地解决一大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政府的表扬与支持,扩大了团校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发展的政府支持。
6、选择一个有责任感有事业心长期服务于团校建设的领导集体,是团校发展的关键。
办学校难,办团校更加难,这是干我们这行的共同认识。在上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下面没有统一的考核要求,外面没有发展的环境、里面没有发展的资金的情况下,全凭学校领导的良心和觉悟,因此有没有一个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领导集体就成为了团校发展的关键。就全国团校而言,一些发展正常、有成就的学校大多数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领导和团结的班子;同时有一支政治方向坚定、热爱青年干部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全心投入教学工作、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自身综合能力较高的教师队伍;这是团校持续发展的基础。
7、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团校发展的保障。
从团校三十年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什么时候共青团中央加强对团校领导,重视团校工作,团校就发展,什么时候共青团中央出台新政策,为团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什么时候团校就会迅速的发展。八、九十年代出台的“团校建设正规化的文件”;“共青团干部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文件”,使共青团干部院校有了重大的发展。今天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巩坚阶段,团校发展面临着众多新的困难与问题,尤其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不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它迫切需要有新的政策来解决。
三、团校发展的展望
团校人要继承和发扬团校的光荣传统,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以建设一流的团干部培训基地为目标,坚持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突出优势,发展重点专业、品牌项目、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团校新一轮的发展。
1、创新培训方式、建设团干部实训基地、兼职讲师团,吸引团干部到团校学习。
目前,团的各级干部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团校的一般培训没有解渴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团干部、共青团的工作的现实研究,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认清他们的基本情况,探索共青团工作的新规律,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在基层团干部培训中,尤其要把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作为重点。
同时团校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把干部培训的课堂放到优秀的基层团组织去,让培训学员在先进团工作的启发下,学习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增加自信心、调动开展团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要积极争取同级政府部门和党委部门领导的支持,建设一支高层次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各个部门领导对全局工作的了解,扩大给学员的视野,鼓舞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参与全局工作的主动性,促进共青团围绕党政中心开展工作的自觉性,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2、用先进的教育设施、舒适宽敞环境,提高团干部参与团校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多数团校的校园、设施很难满足团干部来校学习的要求。当代团干部希望到整洁优雅的校园学习,希望使用先进教育设施,希望有舒适宽敞的学习氛围,这对各级团校提出了挑战。用最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武装团校的干部培训,用优雅、美丽、舒适、宽敞、现代的培训条件吸引团干部,把团校的每一个地方都建设成为精品,是新时期团校建设的重点。
团校在国家财政有限支持的情况下,积极发展长期学历教育,是团校承担双重使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需要,也是团校积累资金,改善学校条件,增加教师收入、稳定教师队伍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壮大团校实力,建设优雅、美丽、舒适、宽敞、现代的团校,吸引团干部到校学习,为发展团干部教育事业服务。
3、积极参与社会急需人才的政府买单项目培训,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府正在从很多社会领域退出,一些社会建设领域又需要各种人才,我们要高度关注政府退出的领域,加大对政府买单项目的关注与研究,积极争取政府买单项目,把这些项目做成精品、长期品牌,扩大团校的社会影响力。
我们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开拓创新,积极参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急需人才有关项目的培训。当前,可以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探索研究大学生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脱离点,发展就业前的技能培训,为服务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赢得政府的支持,扩大团校的社会贡献率。
4、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团校健康、稳定地的发展。
根据社会发展,中共中央连续几次颁布了党校建设的文件,直接解决了党校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使各级党校有了新发展;同样教育部也在新时期,针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高校独立二级学院设立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二级学院发展的瓶颈。
我们建议团中央根据共青团干部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省、市团校设立的标准,让各地通过自己的积极工作来解决团校发展的根本问题。
同时建议团中央研究共青团干部院校与党校关系,提出参照党校的机制和管理模式来建设团校的意见,向党中央提出有价值的报告,通过党中央的批复,从根本上解决团校的发展的瓶颈问题,优化团校建设的环境,稳定教师队伍、领导队伍,促进团校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共青团中央的领导下,通过我们各级团校的共同努力,共青团干部教育事业一定会有新的发展!